欢迎来到佛山市万展活性炭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
全国服务热线:18988509644

佛山市万展活性炭科技有限公司

电   话:0757-86711541

传   真:0757-86711542

 Q   Q:2744909774

网   址:www.wz9888.com

郑经理:18988509644

周经理:13889936755

地   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平洲夏东三洲三洲工业区泓科楼16号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活性炭相关知识 » 活性炭行业国内外发展概况
活性炭行业国内外发展概况
文章来源:handler 时间:2019-03-30 10-37-01

活性炭行业国内外发展概况

1、活性炭介绍

活性炭是一种广泛运用于工业、民用和国防生产的功能性碳素材料,自上世纪初在英国投入产业化以来,活性炭产业已经经历了近100年的发展历程。活性炭的主要用途包括食品加工、水处理、冶金等生产领域中用作吸附剂,化工、医药生产中作为催化、活化物载体。近几年随着新材料、医药生物等领域的进展,活性炭有望在能源储存、天然气回收、血液净化等前沿领域拓展出新的用途。活性炭具有高度发达的内部孔隙结构,巨大的比表面积及丰富的表面基团,具有优越的吸附性能,可以实现除臭、脱色、精制、提纯等目的,因此在许多领域成为难以替代的主流吸附剂,相较于其他种类的吸附材料,活性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吸附范围广、吸附性能佳;第二,物化性质稳定,强度较高,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第三,使用灵活、生产工序、工艺较为简单;第四,利用效率高,且可循环使用。

活性炭产品可按照制备方法、工作环境、制造原料进行分类。按照制备方法活性炭可以分为物理法制备活性炭和化学法制备活性炭,物理法通过将碳素物料经高温高压、炭化、活化等工序制备活性炭,而化学法则主要通过将碳素物料与磷酸等物质进行物化反应制备活性炭。

按照工作环境可将活性炭分为液相吸附和气相吸附活性炭,区别在于其工作介质的物理形态。

按照制造原料可以将活性炭分为煤质和木质两大类,煤质活性炭主要以无烟煤和煤焦油为制造原料,而木质活性炭主要以木屑、果壳及磷酸作为制造原料。大致说来,煤质活性炭一般以物理法制备,而木质活性炭一般以化学法制备。由于煤质活性炭和木质活性炭性能及生产工艺的差异,其适用的工作环境也各自不同。

活性炭优越的应用特性及生产利用的经济性,使其成为众多产业门类中难以替代的产品。活性炭主要应用领域涵盖了食品饮料、化工、冶金、轻纺、水处理、医药等众多产业门类,近年来随着环保节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活性炭在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的应用价值也日益凸显。此外,随着新材料技术、医药科学等领域的技术进展,活性炭在能源储存、天然气回收、血液净化等方面应用逐步拓展,将为行业的前景注入新的活力。


2 、国外活性炭行业概况

活性炭产业肇始于上世纪初的欧洲,1900年英国人Raphael von Ostrejko取得粉状活性炭专利,并于1911年在维也纳投产,标志着活性炭产业的诞生。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当前活性炭已广泛运用于食品加工、冶金、环保等各大产业门类,成为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细分行业。

活性炭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导入期(1900初-1950s)、成长期(1950s-1990s)、成熟期(1990s至今)三大阶段。欧美发达国家主导了产业发展的前两个阶段,大致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产业转移的进一步扩展,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活性炭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活性炭行业的新增长极。美国、荷兰、日本是活性炭传统生产大国,随着中国活性炭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活性炭生产国和出口国。

当前全球活性炭的主要产能已经由发达国家转移到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上世纪90年代由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环境监管愈发严厉、人工成本的攀升、活性炭生产赖以持续的资源匮乏,活性炭传统生产大国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纷纷将能耗较高、附加值较低的中低端活性炭产能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煤炭资源丰富的中国及林业资源丰富的东南亚。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国内的活性炭需求仍在稳步增加,因此仍然是全球活性炭的主要需求方。

(1)产业格局现状

在供给结构方面,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主要为高段活性炭产品的供应国,中国及东南亚国家虽然已成为主要的活性炭供应国,但产品主要为中低端活性炭,专用性差,产品单位附加值、人才、技术、企业规模等方面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活性炭厂商实际面对的目标市场不同,因此基本不存在直接竞争。

当前国外活性炭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的活性炭产业情况大致如下:

A、美国

美国是当前全世界活性炭需求大国,虽然大量产能已向外转移,但仍然是全球主要的生产国。美国活性炭行业集中度较高,卡尔冈活性炭公司(Calgon Carbon Corporation)、诺芮特美洲公司(Norit Americas Inc)活性炭产能占美国活性炭总产量30%以上。

B、日本

日本的活性炭产业主要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进口基础活性炭,然后进行加工以生产高价值的各种专用活性炭。日本的主要活性炭厂商有可乐丽株式会社(Kuraray Group,以下简称“可乐丽”)、大阪瓦斯株式会社(Osaka Gas Co.Ltd.)、三菱化学卡尔冈株式会社(Calgon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及二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Futamura Chemical Co.Ltd)等大型综合企业,行业集中度较高,仅可乐丽即占全日本产能的30%。

C、西欧

法国、德国、荷兰是西欧地区主要的活性炭生产国,诺芮特公司(Norit N.V.)是该地区最大的供应商,占整个地区产能的50%。

D、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大部分处于亚热带或热带地区,林业资源丰富,特别是椰树等热带植物的果壳特别适合生产木质活性炭,因此本区域也是重要的活性炭产出区,主要生产国包括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

(2)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经历20余年世界范围内活性炭产业的转移及升级,当前活性炭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国际活性炭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第一,活性炭产能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催生了多层次互补的国际活性炭市场。发达国家主导了活性炭产业的导入期和成长期,在技术、资本和产业规模上均处于领先地位,主要生产高端活性炭产品。发达国家需要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中低端活性炭以生产各种专用活性炭,推动了发展中国家活性炭产业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家的产能由填补了发达国家的需求缺口,这种国际产业链分工关系,造就了多层次互补的全球活性炭市场格局。

第二,市场需求结构的进一步分化。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已成为各国的共识,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成为长期趋势,这将间接影响活性炭的主要使用领域,从而影响其需求结构,在发达市场主要体现为需求层次的升级,活性炭主要需求向环保节能等领域转移。

第三,活性炭在新领域的应用将改变行业的市场容量、产业形态。当前活性炭主要应用的新领域如下:

A、EDLC

活性炭是一种应用广泛的EDLC电极材料,具有成本低、比表面积大、制备工艺成熟等优点,随着更优性能的EDLC电极活性炭不断被研发出来,有望为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等新兴行业带来重大改变。

B、食用药用活性炭

活性炭对人体外源性毒素(农药、食物中毒等)及内源性毒素(如甘油三酯、肌酐、尿酸等)均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因此可用作清肠剂和解毒剂。

C、血液净化炭

传统血液透析膜无法透析某些分子量大的微量溶质,导致这些物质长期在体内积累,活性炭具备优良的有机物大分子吸附能力,从而有望解决这一难题。

3 、国内活性炭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活性炭行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在90年代后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经历20余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并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活性炭生产国,产能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大量出口到欧美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活性炭企业数目也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几十家快速增加到目前的300余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活性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当前国家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背景下,国内活性炭需求不断增长,产能和出口量都在持续上升。

21世纪以来,我国活性炭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仍处于行业的成长期。即使活性炭在我国成长期的时间缩短,其在我国的成长期仍可持续20年左右,因此未来10年我国活性炭行业将仍处于成长期阶段。在行业的成长期阶段,活性炭下游领域对活性炭产品的需求将逐年增加。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保守的测算,预计到2018年,国内活性炭总需求量将达到45万吨,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

(1)行业发展水平

当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活性炭生产国和出口国,产品品类千余种,应用领域也由70年代仅有的医药、食品、军工等领域遍及包括水处理、大气治理、环保、新能源等几乎所有重要国民经济门类。

由于活性炭生产较为依赖煤炭资源及林产资源,我国活性炭产业呈现出产业集群的态势,即分别以煤炭资源丰富的宁夏、山西、内蒙、新疆等北方省份集中的煤质活性炭产业群,以林业资源丰富的福建、江西等南方省份集中的木质活性炭产业群。在上述产业集群中已经出现产品门类齐全、规模巨大、技术领先的行业龙头。

虽然我国的活性炭产业规模已成为世界第一,但总体来说,我国活性炭行业发展水平仍然落后于欧洲、北美和日本等成熟市场。首先,我国目前在基础研究、生产技术、产品应用、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和成熟市场内仍有较大差距。由于我国活性炭产业起步较晚,就活性炭的生产环境来说大部分企业没有标准化的生产设备,仅能利用简单的活化等工序生产基础活性炭。因此我国的活性炭产品单位附加值较低,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其次,我国活性炭行业集中度较低,大部分企业技术落后、人才匮乏,产能低下。这些企业生产能耗高、污染较重,产品毛利率低,并且部分导致了行业的无序竞争。随着环保监管的日趋严格、人力成本的高企、行业竞争的加剧,大部分落后产能可能面临整合或被淘汰的局面。

(2)行业竞争格局

上世纪90年代,在欧美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活性炭产能的背景下,国外高端活性炭企业开始在中国投资设厂,其中煤质合资厂商主要有大同卡尔本炭素有限公司、卡尔冈炭素(天津)有限公司、可乐丽化学(宁夏)环境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

由于外资企业具备先进的技术及雄厚的资金实力,而内资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当时的活性炭市场由外资厂商主导,但合资企业主要向中高端市场供应作为精制活性炭原料的半成品活性炭或基础活性炭,且国内市场尚未饱和,内外资企业主要业务并不重合,外资和内资企业并不处于直接竞争状态。国内活性炭企业凭借廉价的人工成本、充足的原材料及政策扶持,迅速抢占市场,涌现出行业龙头及区域龙头。当前,国内主要煤质活性炭企业有宁夏华辉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新华环保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华青活性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主要木质活性炭企业有福建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福建芝星炭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从整个市场来看,我国活性炭行业格局的第一个特点是行业整体集中度不高,市场分化。当前我国从事活性炭生产及销售等相关业务的企业达300余家,但产能达到1万吨的仅为少数,大部分企业仅能生产中低端活性炭,使得市场分化为中低端市场和高端市场。

高端市场参与者为少数十几家企业,包含行业龙头如元力股份(木质活性炭龙头企业)、神华集团(煤质活性炭龙头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高端市场的参与者产品差异化明显,市场参与者要么具备先进的技术、要么具有广阔的渠道或掌握上游资源,且具备一定程度的议价或定价权,因此能够维持较高的毛利率。

中低端市场参与者众多,行业碎片化,产品同质化严重,存在较为严重的无序竞争,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拉低了整个行业的毛利率。

整体行业集中度不高,市场两极分化的格局导致活性炭产能逐渐过剩,上游煤炭、能源产业的去产能化导致2011年前后我国活性炭也经历了一个去产能的过程。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能耗高、污染重,无法满足环保标准,并且受上游原材料供给冲击,退出竞争,行业企业数目由2011年的600余家缩减到当前的300余家。本轮去产能导致领先企业毛利率受到暂时冲击,由30%~40%下降到20%左右,但随着国家去产能化的推进,尤其是2017年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深化,一方面市场对活性炭产品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大多数不规范的中小生产企业因为环保问题被勒令关停,从而导致活性炭产能大幅缩水,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近年来随着行业整合的加速,随着元力股份登陆创业板,宁夏华辉、华青股份、芝星炭业等在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转让,行业龙头或区域龙头有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加快内生外延扩展的步伐,不断整合资源,提高行业集中度,实现行业的有序竞争和稳定发展。

我国活性炭行业格局的第二个特点是随着上下游企业布局扩充了行业维度。就上游来说,活性炭行业和上游煤炭采掘、煤化工等行业的体量无法相提并论,此外上游行业面临着较严的政府管制,因此活性炭企业进入上游的门槛较高,但反过来说,上游企业可以凭借规模及资源优势进入活性炭行业,比如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公司。随着活性炭行业去产能的完成及下游需求的回暖,将吸引更多上游企业涉足活性炭领域,成为重要的行业竞争者。

就行业下游来说,由于活性炭应用的不断专业化、细分化,活性炭重要企业对专业应用领域的涉足不断加深,业务跨界融合的特征也愈发明显,导致业务形态逐步出现转向,即由生产企业转化为专业领域的应用解决方案服务企业,比如主营业务为水处理活性炭的生产企业逐步转化为水处理解决方案的服务企业。不仅是业务形态开始出现变化,部分企业开始向下游产业布局,实践纵向一体化战略。

因此,上游企业的进入及业内企业向下游布局不仅使行业的竞争格局多元化、复杂化,更拓展了行业发展的维度。

(3)行业发展趋势

当前国内活性炭行业的发展有以下几个主要趋势:

第一,行业整合加速,推动我国活性炭行业整体竞争力提升。随着我国环保监管日益严格,大部分能耗高、污染重、生产率低下的中小活性炭生产企业将被淘汰,领先企业有望借助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优势扩大市场份额,提升行业集中度,推动行业有序竞争。

当前行业龙头及区域龙头已经涌现,这些企业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能力及新产品投放能力,将逐步提升我国活性炭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第二,应用领域不断深化扩展,带来更为广阔多维的行业空间。

一方面,活性炭主要在传统应用领域不断深化,催生了更多的细分市场。食品饮料、水处理、工业应用是活性炭最主要的三大应用领域。活性炭根据具体应用领域的不同,不断投入研发适应不同工作环境、具备不同吸附功能的活性炭,催生了专业化的细分市场。以气体净化为例,大气治理和家居气体净化两种应用场景中,活性炭的规格、形态、使用方式等均不相同,大气治理可能涉及工程机械的使用,而家居气体净化可能涉及面罩、除臭剂等具体产品,因此分化为不同的细分市场。活性炭企业对于应用领域的不断深化从微观上延伸了行业的增长趋势,拓展了行业的维度。

另一方面,活性炭在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的应用,有望突破行业当前的市场增长瓶颈,带来巨大的行业增长空间。活性炭在EDLC、天然气吸附、血液净化等前沿领域的进展,有望推动行业与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跨界融合,改变当前行业的增长逻辑,带来更为广阔的行业前景。

第三,业务不断升级,产业链延伸成为趋势。

活性炭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市场的分化日趋明显,业务模式的升级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过去单纯的活性炭研发、生产、销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下游客户日益多元及专业化的需求,这促使活性炭的业务形态向集研产销、技术解决方案、具体工程应用、后端服务等业务链为一体的综合业务转型升级。在这种背景下,服务成为与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同等重要的竞争要素,导致品牌成为不能忽视的重要资源,逐渐取代关系营销,成为获取客户渠道的关键要素。

此外,随着活性炭企业在专业领域业务开展的深入,相应的专业技术不断积累,可能促使业务跨界融合的发生,促使企业的定位也发生转变,比如长期为污水处理厂供应活性炭的生产企业在积累足够的资源后开展综合的污水处理解决方案,从而成为一家专业的净水节能环保企业。跨界融合可能导致企业的外部定位与认同、业务与产品形态均出现重要的变化,从而影响其企业价值。

近年来随着活性炭行业龙头或区域龙头纷纷登录创业板或新三板,这些企业开始借力资本市场推动业务多元化战略,寻求业务在产业链的延伸,大致包括纵向一体化、横向多元化及涉足产业链相关业务。

因此,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活性炭企业将登陆资本市场,面对当前市场容量有限的活性炭市场及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借助资本寻求产业延伸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4、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

活性炭利用无烟煤或林产三剩物为原材料,并且可以循环使用,对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意义重大,契合国家低碳、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此外,环境保护及治理已经成为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保增长、调结构的另一重大任务,而活性炭在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有巨大的前景。基于以上原因,活性炭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

相关的扶持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6 年修订)》、《“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 年度)》、《“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这些政策将活性炭及其具体应用领域列入了国家优先或重点发展的产业,与此同时,还出台了配套的财税及其他优惠政策,从实际上支持了活性炭企业的经营及发展。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成为行业发展的巨大推手,助力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2)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深化

活性炭广泛运用于食品饮料、化工、冶金、水处理、生物制药等产业门类,是这些行业生产中难以替代的吸附剂和活化物,对于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活性炭“传统应用领域”食品饮料、化工、生物制药等虽然行业内部出现了结构分化,但总体仍呈现增长态势,对于活性炭仍保持旺盛需求。而对于水处理、气体污染防治等领域,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进一步提升,活性炭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深化,不仅延伸出新的细分领域,活性炭企业还由于长期的技术及人才积累,在细分领域实现了业务升级与业务模式转化。对于这些领域活性炭的需求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此外,活性炭在天然气吸附、EDLC、血液净化等前沿领域的应用不断取得进展,有望实现商业化,从而为活性炭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行业与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的跨界融合及业务性态及模式的升级,推动行业向多层次、多维度的方向发展。

5 、 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行业集中度低,竞争环境有待改善

当前活性炭行业尚呈现出行业集中度低,竞争环境有待改善的格局。虽然行业内已经涌现出区域龙头乃至行业龙头,但大部分企业尚处于技术水平低、资金实力弱、人才储备不足的初级发展阶段,产能达到万吨级别的企业少之又少。领先企业已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及生产工艺,能够生产应用领域广泛、性能各异的专用活性炭,而大部分中小企业仍只能生产作为初级产品的粗制活性炭或基础活性炭,这导致我国的活性炭产品仍以低端产品为主,产品同质化严重,质量粗劣,并且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

行业集中度低,整体发展水平滞后,导致我国在全球活性炭产业链仍处于较为不利的位置。大部分企业仅满足于中低端产品的利润水平,没有激励及能力投入技术研发及人才储备,从而制约了我国活性炭行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2)环保监管力度趋严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与之配套的环保监管力度也日趋严格,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将逐渐退出市场。主管部门在不断加强及完善行业管理规范的同时,对于活性炭企业在生产过程提出了更高的低污染及低能耗的标准。为了符合更为严格的环保规范及标准,活性炭行业要么弃置未达标准的设施或增加环保安全设施的投入、要么改良甚至选择工艺,这些事项都将在短期及中期增加活性炭企业的运营成本。

6、行业进入壁垒

(1)资质壁垒

活性炭下游主要涉及的领域多为处于监管或存在准入门槛的行业,代表性的领域为食品饮料、上水处理、生物医药等,由于涉及饮水、食品卫生安全,这些领域应用的活性炭生产必须具备相应的准入资质,并符合相应的饮水、食品、药品安全标准规范。相关领域的主要规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分类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这些领域涉及的食品饮料专用活性炭、净水活性炭、药用活性炭等必须按照上述监管规定,取得相关经营的行政许可或在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注册并备案,在产品上市前必须经充分论证其产品符合相应的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具有经过资格认定的技术人员、厂房设施及卫生环境,并配备符合要求的质量管理人员、质量检验设备或手段等。上述的准入资质对于外来进入者是一种进入壁垒,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及国民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相关资质审核标准也会日趋严格,外来进入者取得这些“硬性”资质的难度会逐渐变大。

此外,随着活性炭企业在其专业应用领域的业务不断升级,下游客户对于活性炭企业的技术实力、项目运作能力等要求也在不断增强,虽然当前整个行业尚无统一的技术规范及标准,但在细分行业形成相应的业务规范及标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从而在细分领域逐渐形成行业自发的业务资质,这也是一种行业壁垒。

(2)技术和人才壁垒

当前活性炭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正处在行业加剧整合和企业兼并的风口,产能小、技术水平低,只能生产初级产品的活性炭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要么退出行业,要么成为被领先企业整合的对象。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产能及渠道,成为核心竞争要素。

不同企业由于其涉足应用领域不同,活性炭的工作环境千差万别,对于活性炭的孔隙、吸附能力、强度等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应用领域的活性炭产品所涉及的设备、人员、工艺等要素也存在显著差异。除去仅经过粗加工作为初级产品的基础活性炭之外,专用活性炭的生产及使用均要求生产企业积累对应下游专业领域的技术知识,并且针对应用领域的不断变化不断研发并改进产品,那些研发实力强、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能够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并不断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空间。

此外,随着活性炭企业在其应用领域业务的不断深化,客户对其产品及业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许多企业的业务模式开始升级,由活性炭的生产销售开始向集产品销售、设施安装或项目实施、后端维护及增值服务等为一体的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进化。活性炭企业在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深化及业务模式升级,不仅对活性炭产品本身提出了“高精尖的要求”,同时对企业在专业应用领域的技术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活性炭企业的人才储备也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行业的技术人才不仅要具备与活性炭直接关联的专业技术知识,还需要具备其产品涉及应用领域的相关专业技术及从业经验。

综上所述,逐步“高精尖”的技术门槛与“对接专业应用领域”的复合人才储备形成了活性炭行业的重要进入壁垒,外来企业难以在短期内获得进入专业性越来越高的活性炭行业所需的技术及人才储备。

(3)原材料供应壁垒

活性炭行业属于资源密集型行业。在木质活性炭的生产中,林产“三剩物”即在林业采伐、制材、加工等过程中的剩余物,是最主要的原材料,同时也是替代燃煤节约成本的重要燃料;在煤质活性炭生产中,无烟煤及煤焦油是主要的原材料。原材料稳定的供应是实现活性炭生产连续化、稳定化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对于生产规模较大、主要应用连续化生产线的活性炭企业而言。由于林产品及原煤的有效经济半径较小,木质活性炭生产企业一般必须贴近森林资源或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或是贴近重要的原材料集散地和加工区,以便以合理的成本保障原材料供应;同时,由于原材料品质对活性炭产品品质影响较大,活性炭生产企业还需要在长期的采购积累中建立起一批稳定的供应商和一套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原材料供应体系,这对于新进入的企业而言,要打破目前的供应格局,建立自己的供应体系存在较大的困难。所以原材料供应渠道也是进入本行业的重要壁垒之一。

(4)资金及规模壁垒

活性炭行业属于林产化工或煤化工行业,虽然相对于其他化工行业来说投资规模较小,但仍具有化工行业普遍具有的规模经济效益特征。从产品结构来看,中低端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因此产能规模是重要的竞争要素;而对于高端产品来说,由于其应用领域千差万别,行业并无通用设备及生产线,生产企业须根据自身技术及工艺特点购置专用的生产设备并配备专业人员。因此不论从产能还是生产要素来讲,足够体量的企业规模及充足的资金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大部分企业产能小、技术实力弱,在中低端产品市场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又无力投入技术研发和新型设备购置,无法进入高端市场,此外随着主管部门对于生产过程中的环保及质量控制标准日趋严格,活性炭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在提高,需要投入资金对生产线、工艺等进行改造和升级,对于中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因此在行业竞争不断加剧,行业开始步入整合周期的当前,资金及规模对于外来潜在进入者也是重要的进入壁垒。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产品中心 工程案例 企业荣誉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5 佛山市万展活性炭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骏域网络建设 粤ICP备16114350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电话:0757-86711541  传真:0757-86711542  

地   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平洲夏东三洲三洲工业区泓科楼16号